亨利·貝克勒

亨利·貝克勒

此條目介紹的是以“貝克勒”为名的物理学家。关于一种度量放射性活度的物理单位,请见「贝克勒尔」。

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。 (2015年5月15日)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,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。致使用者: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(来源搜索:"亨利·貝克勒" — 网页、新闻、书籍、学术、图像),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(判定指引)。

安托万·亨利·貝克勒(法語:Antoine Henri Becquerel,1852年12月15日—1908年8月25日),一译贝克雷尔[3],法国物理学家。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而与居里夫妇一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放射性的國際單位制單位貝克勒 (Bq) 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。

亨利·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保罗·纳达尔(英语:Paul_Nadar)拍摄的晚年贝克勒尔出生Antoine Henri Becquerel(1852-12-15)1852年12月15日 法國巴黎逝世1908年8月25日(1908歲—08—25)(55歲) 法國勒克鲁瓦西克母校

巴黎综合理工学院

国立桥路学校

知名于发现放射性儿女让·贝克勒尔(英语:Jean Becquerel)父母亚历山大·埃德蒙·贝克勒尔 (父)亲属安托万·塞萨尔·贝克勒尔(英语:Antoine César Becquerel) (祖父)奖项

拉姆福德奖章 (1900年)

诺贝尔物理学奖 (1903年)

巴纳德奖章(英语:Barnard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 to Science) (1905年)

皇家学会院士 (1908年)[2]

科学生涯研究领域物理学、化學机构

法国国立工艺学院

巴黎综合理工学院

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

论文Recherches sur l'absorption de la lumière博士導師查尔斯·弗里德尔[1]博士生玛丽·居里

签名

受伦琴发现X-射线的启发,貝克勒在研究鈾和鉀的雙硫酸鹽的磷光现象。他讓這兩樣材料曝露於陽光,然後用黑紙把曝光過的材料和感光底片包在一起。一段時間后,沖洗底片,底片上顯示出鈾晶體的影像。貝克勒推测:「材料所發出的磷光射线能穿過不透光的紙張」。剛開始時他以為是晶体吸收太陽的能量,然後發出X射線。

在1896年2月26日和2月27日,貝克勒本打算把包好的鈾和感光底片曬太陽,但巴黎多云,阳光时断时续,没有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,于是他把材料送回抽屜避光保存。之后几天都是阴天,也未能进行阳光激发实验。到了3月1日他沖洗底片,因为阳光激发的时间不长,所以他预计磷光强度会很弱,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,想不到卻看到非常清晰的影像,使他大為驚訝。进一步的实验显示:鈾不需要外來的能源如陽光也能發射輻射,因此他發現了放射性,從材料中自發的發出輻射。

1900年,貝克勒在他生命的後期測量了Beta粒子的特性,他意識到它們與離開原子核的高速電子具有相同的測量結果。1901年貝克勒發現放射線可用於醫學,他在背心口袋裡放了一塊鐳時發現了這個現象,並意識到自己被它燒傷了,此一發現促進了放射療法的發展,放射療法現時用於治療癌症。貝克勒在發現放射性後沒能活多久,於 1908年8月25日在法國勒克魯瓦西克去世,享年55歲。其死因不明,但據報導稱“他的皮膚嚴重燒傷,可能是由於處理放射性物質所致” 。

貝克勒发现放射性的底片

📌 相关推荐